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库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科技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邓运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科技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总院副院长,邓运华多年潜心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研究,指导中国海油在海内外勘探科研工作中屡获重大突破。在总公司第八次科技大会召开前夕,记者就勘探技术创新相关话题,专访了邓运华院士。

  记者:科技创新对石油公司当下的生存和发展意义何在?

  邓运华: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了西方石油公司发展历程后,认为世界石油行业的发展经历了3次跨越,在上世纪60-70年代,石油公司勘探开发对象是较大的、简单的油气田,主要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发展;到上世纪80-90年代,石油公司效益的获得主要依靠降低成本;进入新世纪后,勘探开发的对象变得小、破碎、复杂,降低成本也是有限的,需要依靠新技术的应用来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动用低品位储量产生效益。因此,科技创新成为新世纪石油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记者:中国海油在勘探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就和进展?

  邓运华:多年来,中国海油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理论认识、新技术的提出,并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国内方面,我们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断陷盆地断层油气运聚、构造脊油气运聚理论、复杂断裂带圈闭分析技术、河流相砂体描述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并实实在在地指导渤海和南海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海外,我们在勘探方面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培养了一支技术与作风过硬的海外勘探研究队伍,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应海外勘探的技术体系,这是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财富。同时,我们在海外勘探研究中提出河流—海湾体系是世界海相石油分布的主要场所,河流—三角洲体系是世界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场所,它们破解了海油在海外勘探中的许多难题,并探索形成了相应的预测技术,在海外区块的勘探中成功预测了油气源岩并获得油气大发现,得到国际大公司高度肯定。

  记者:下一步,海油在勘探技术领域需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邓运华:在国内,对于渤海油区、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等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成熟区域,海油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深入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形成一套实用的成熟区勘探研究方法与技术,来指导未来的勘探。同时探索新凹陷、新层系勘探研究方法与地质新认识,指导新区大中型油田的发现。此外,由于天然气田的形成与油田的形成有很大差别,要探索形成中国海油煤系气源岩及气田成因的理论、认识及对应技术,用找气的方法去找气田。

  在海外,勘探遇到地质方面的难点较多。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对应的技术。目前已有的技术储备远远不够,例如挤压盆地对海油来说就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又如针对海相油气田的勘探技术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入。

  记者:科技创新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公司应如何鼓励和推进科研创新工作?

  邓运华:在世界石油勘探领域有一句名言:“油田在地质家的脑子里。”一个勘探技术人员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技术基础,要及时掌握世界前沿的新理论技术,要看过大量油田实际资料,积累前人的勘探成果、模式、经验和教训,然后对其研究的区域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已有的知识与本地区工作的对象相结合,深入分析、思考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认识,地质家脑子里才能有大油田。

  科技的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莫写一句空”,科研人要耐得住寂寞,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公司要推动创新,就要营造创新文化和氛围,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科研人员能安心做技术、安心搞科研,在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同时成就科研人员的事业。(记者 莫江江)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浏览961次
 精彩导读
 “双碳”目标下液化石油气深加工企业何去何从? 2022年9月14日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2022年4月20日
 顶层设计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磅利好 2022年4月20日
 鼓励探索多种技术路线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6日
 杨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孙焕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推动油气勘探新突破 2021年6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2021年6月18日
 打造低成本技术优势 加快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突破 2021年6月15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中民 2021年5月8日
 吴凯丰荣获“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1年12月30日
 刘中民荣获首届京博科技卓越奖 2021年1月13日
 李国辉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1年1月13日
 膜工业:为众多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月6日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互促 2020年5月28日
   最新加入专家  
姓名 性别 职称
姜松奕 高工
白江坤 高级工程师
李小兵 工程师
王小斌 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刘宏宇 高级工程师
罗克钦 高级工程师
马玉山 高级工程师
王学朋 正高级工程师
陈炳琳 高级工程师
张维 工程师
   专家人气排行榜  
排名 姓名 性别 职称
1 黄维和 教授级高工
2 熊春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 高雄厚 教授级高工
4 张义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张义军 农艺师
6 李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 廖广志 教授
8 罗健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9 王德民 高级工程师
10 王璞珺 教授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