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 证书编号:0007 姓名:李庆忠
性别:男
职称:高级工程师
出生:1952年
学历:
职位:
单位:
电话:[登录后查看]
手机:[登录后查看]
邮箱:[登录后查看]
|
|
研究领域 |
学术兼职 |
曾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中油集团原物探局从事石油勘探工作50余年。 |
工作与成果 |
李庆忠 (1930.10.1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江苏省昆山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1972年与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成像技术。1975年采用该技术进行数字处理,使商河西油田迅速查明地下构造形态,两年内探明石油储量5400万吨并顺利投入开发。1966年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并在东辛油田上绘制出三维归位构造图,取得了良好地质效果。1974年又在新立村地区组织了世界上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勘探,发现新立村油田。1974年首创两步法三维偏移,论文发表比国外早五年。1993年发表了专著《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全面评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理论及发展方向。1985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理论及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于"石油工业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石油物探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波的波动理论,1972年与国外同时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叠加" 成像技术,使地震勘探技术从几何地震学进入了波动地震学时代,1975年采用该技术进行数字处理,迅速查明商河西油田地下构造形态,两年内探明石油储量5400万吨,并顺利投入开发。1966年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及原理,并在东辛油田上绘制出三维归位构造图,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1974年又在新立村地区组织了世界上第一片束状三维地震勘探,发现新立村油田,此方法现已成为陆上三维勘探的 主要方法。1974年首创两步法三维偏移,论文发表比国外早五年。最近他系统研究了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各个环节,1993年发表了专著《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全面评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理论及发展方向。1985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理论及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李庆忠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部,《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地震波的基本性质》,曾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25篇。以其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表彰,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石油工业杰出科技工作者"。 |
关于【李庆忠】的信息 |
|
排名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1 |
黄维和 |
男 |
教授级高工 |
2 |
熊春明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3 |
高雄厚 |
男 |
教授级高工 |
4 |
张义杰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5 |
廖广志 |
男 |
教授 |
6 |
付兴国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7 |
罗健辉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8 |
张义军 |
男 |
农艺师 |
9 |
李阳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10 |
王德民 |
男 |
高级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