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库 ->>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李阳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

  李阳

  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主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总地质师等职。现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技术副总师、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油工程师学会(SPE)中国南方分部主席。

  长期以来,李阳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工作,在陆相高含水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以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埋存)等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确保能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要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地质和工程专家李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带动技术突破,实现自主创新,才能在增储上产上取得大突破。”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主动承担央企责任,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常规油气向深层和超深层拓展,页岩气实现快速发展、页岩油领域取得突破,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实现石油新增探明储量4.16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1.01万亿立方米,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然而,上游企业依旧面临资源禀赋差、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使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极大挑战,通过科技创新破解这些难题显得更加急迫。

   “在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中,中国石化一直以技术先导发展为历史责任”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是集团公司党组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承担起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李阳说。

   中国石化上游板块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套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实现了从常规到非常规、从陆相到海相、从陆地到海域、从国内到国外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树立了自己的技术品牌。

   “在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中,中国石化一直以技术先导发展为历史责任。”李阳认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上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技术,通过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努力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李阳认为,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更要注重低成本绿色开发技术的研发,特别是攻关新一代的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纳米驱油等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及深层油气、致密油气、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发技术等。

   “要加强基础研究,带动技术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在上游领域,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关键在哪儿?李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讲,我国资源禀赋复杂,想在东部老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页岩油气等领域取得突破,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带动技术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中国石化科研力量强,在不同专业都设立有研究院,培养出过硬的科研队伍,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各类油气藏特征、开发技术研究与国外相差甚远。李阳认为,国外引进的模型和建模技术,对常规油藏的开发起到很好作用,但不适用特高含水油藏和复杂油藏。

   以塔河油田为例,塔河油田是特大型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也是海相最大、最深的缝洞型油田,此前在国际上也没有很成功的开发案例。缝洞型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缝洞形成的机制和规律,二是缝洞里面流体复杂的流动规律。

   “这都是挑战,必须要加强基础研究,带动技术突破。”李阳说,“通过国家‘973’项目联合研究,我们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形成的注水开发和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塔河缝洞型油藏的主导开发技术,这在世界上都是此类油藏比较成功的开发案例。”

   如何加强基础研究,李阳从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学习先进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成功的经验,将更多年轻人推到重要的科研岗位上,充分激发年轻科研人员创新的活力。二是以更开放的态度搞科研,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发展态势,加强和大学、科学院所的合作,开拓思维,充分共享科技资源。三是加强和先进的IT公司合作交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发展和科技研发。

   “要通过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形成低成本开发技术”

   近些年油价持续处于低位,加之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降低油气开采成本对上游企业的发展愈发关键。

   没有效益的开采不可持续。李阳认为,要通过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形成低成本开发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油田的建设是撬动油田效益、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有效手段。

   石油石化行业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有很长时间。最早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数据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的采集量和处理速度,对认识油藏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成数据库,同时建立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提高了决策反应速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目前在朝第三阶段迈进,就是智能油田的建设。”李阳表示,智能油田更加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深度应用的发掘,对油田生产决策进行辅助和指导。数字油藏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是能否建设智能油田的关键。油藏规模很大,通过打井获得的信息终究有限,同时数据在反映油藏地下的油水分布、分层产出情况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关于数字油藏的建设,李阳表示,要积极探索与顶尖科技公司合作,在大数据赋能挖掘油藏潜力、建设孪生油藏及优化决策等领域进行探索。“实现后,可通过优化油气生产实现降本,目前来看推进效果不错”。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本报记者 闫坪卉 时间:2021年6月18日 浏览1486次
 精彩导读
 “双碳”目标下液化石油气深加工企业何去何从? 2022年9月14日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2022年4月20日
 顶层设计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磅利好 2022年4月20日
 鼓励探索多种技术路线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6日
 杨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孙焕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推动油气勘探新突破 2021年6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2021年6月18日
 打造低成本技术优势 加快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突破 2021年6月15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中民 2021年5月8日
 吴凯丰荣获“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1年12月30日
 刘中民荣获首届京博科技卓越奖 2021年1月13日
 李国辉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1年1月13日
 膜工业:为众多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月6日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互促 2020年5月28日
   最新加入专家  
姓名 性别 职称
姜松奕 高工
白江坤 高级工程师
李小兵 工程师
王小斌 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刘宏宇 高级工程师
罗克钦 高级工程师
马玉山 高级工程师
王学朋 正高级工程师
陈炳琳 高级工程师
张维 工程师
   专家人气排行榜  
排名 姓名 性别 职称
1 黄维和 教授级高工
2 熊春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 高雄厚 教授级高工
4 张义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张义军 农艺师
6 李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 罗健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8 廖广志 教授
9 王德民 高级工程师
10 王璞珺 教授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