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首页
资讯 电商 产品 供求 市场 专家库 专题 人物 理事会
招标 文库 媒体 通讯录 推荐 联盟 视频 会展 图片
会员
合作机遇 政策动态 人事变动 科技动态 勘探·开发 炼油·化工 油品·销售 天然气·管道储运 物资·装备
工程·建设 非常规资源 替代能源 质量·安全 节能·环保 会员资讯 综合市场快报 液化石油气市场 原油市场动态
汽柴油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库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让可再生能源助力“生态脱贫”刘汉元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让可再生能源助力“生态脱贫”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    文字:【 】    我要投稿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由“吃饱穿暖”向“青山绿水”转变,但当下国内生态环境压力仍存。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吃饱了穿好了小康了发展了以后,可能面临着另外一种贫困,那就是空气质量不达标的贫困——生态贫困。”刘汉元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为更有力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迫切需要且完全有能力像今日的扶贫攻坚那样,充分发挥政治和体制优势,用5到10年时间,再一次实现空气、环境和生态的彻底“脱贫”。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必不可少。在刘汉元看来,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打好“生态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

  据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光伏发电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丽转身,在技术、规模、成本上已全球领先。

  “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系统成本大约降低了90%,由原来的每千瓦几万块钱降到现在的五千块钱左右,而且每年技术不断提高,成本还继续保持较快的下降速度。预计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在发电端实现平价上网,也就是说,实现大部分地区5毛、4毛、3毛的光伏发电完全成本,不再需要补贴。”刘汉元举例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光伏产业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成为了阻碍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刘汉元认为,在过去五到十年,产业链上中游新增产能不断增加和更替,有效带动了技术不断革新和改进,设备不断迭代升级,促使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中国光伏产业赢得了全球发展先机及绝对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因此,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促使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光伏成本不断降低的关键因素,无论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都应在条件具备时停止指标管理,倘若一味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成本下降速度将大大减缓。

  因此,他建议,摒弃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的管理思路,让光伏产业在市场化机制下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的精神,促使更多购电方和发电方直接市场化交易,以及光伏电力消纳和去补贴的完成。同时,建议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让企业充分接受市场考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并引导产业向规模合理化方向发展。

  补贴资金是光伏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已占到近一半份额。

  不过,刘汉元认为,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曙光已经出现,补贴并不会无限扩大。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更大规模应用后,在2020年前后即可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此前已建成项目的补贴将在2022年至2025年间达到峰值,补贴金额在1000亿元至1750亿元之间。

  他建议通过市场化机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决光伏补贴资金问题。具体而言,市场化机制方面,建议全面推行碳税政策,同时辅之以“绿证”制度。

  刘汉元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我国每年消耗40亿吨煤炭计算,燃烧这些煤炭将排放100亿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如对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0元至20元的碳税,我国每年可征收1000亿元至2000亿元资金,将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此外,通过收取碳税还能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成本和费用,从而促使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费逐渐减少,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协作联盟网声明
①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若本网转载相关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立即处理。
③本网登载此内容是为了传递更多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相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8年3月9日 浏览694次
 精彩导读
 “双碳”目标下液化石油气深加工企业何去何从? 2022年9月14日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2022年4月20日
 顶层设计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磅利好 2022年4月20日
 鼓励探索多种技术路线 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6日
 杨为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孙焕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
 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推动油气勘探新突破 2021年6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 努力实现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2021年6月18日
 打造低成本技术优势 加快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突破 2021年6月15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中民 2021年5月8日
 吴凯丰荣获“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21年12月30日
 刘中民荣获首届京博科技卓越奖 2021年1月13日
 李国辉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1年1月13日
 膜工业:为众多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2021年1月6日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互促 2020年5月28日
   最新加入专家  
姓名 性别 职称
姜松奕 高工
白江坤 高级工程师
李小兵 工程师
王小斌 高级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刘宏宇 高级工程师
罗克钦 高级工程师
马玉山 高级工程师
王学朋 正高级工程师
陈炳琳 高级工程师
张维 工程师
   专家人气排行榜  
排名 姓名 性别 职称
1 黄维和 教授级高工
2 熊春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 高雄厚 教授级高工
4 张义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 张义军 农艺师
6 李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 廖广志 教授
8 罗健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9 王德民 高级工程师
10 王璞珺 教授
关于我们  |  理事会章程  |  商务合作  |  会员服务  |  招聘人才  |  法律声明  |  付款办法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石油化工产业协作联盟网 COPYRIGHT @ 2016-2024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6669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资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京ICP备160066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