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技术新用处!重复压裂登陆吉林新木
|
4月16日,吉林油田木平5井实施重复压裂后,日产油11.1吨。这口原来日产量仅0.7吨的老井一跃成为高产井。相同产量贡献下,压裂成本仅为原来的1/3,降本成效显著。 …… |
来源:中国石油报社
作者:记者王珊珊 通讯员耿成丽
时间:2020年4月23日 浏览1240次
|
|
|
湖北化肥两项联合项目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奖
|
近日,2019年度中国石化科学技术奖揭晓,湖北化肥联合中石化炼化工程洛阳技术研发中心、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流化床处理煤制乙二醇污水工业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与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研发的《蒸汽产-输-用整体建模与优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李先忠
时间:2020年4月23日 浏览1031次
|
|
|
中国石化试点推广工艺平稳性管理体系
|
近日,炼油事业部印发《关于试点推广中国石化工艺平稳性工作的通知》,计划2020年在青岛炼化、茂名石化、齐鲁石化、荆门石化等8家企业试点推广工艺平稳性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郑国江
时间:2020年4月21日 浏览1226次
|
|
|
《盾构密封脂系列产品及试验方法》获批发布
|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联合中铁装备、中交天和、铁建重工等国内主要盾构设备生产公司及相关单位起草的《盾构密封脂系列产品及试验方法》石化团体标准,由中国石化联合会于2020年4月7日批准发布。该标准将于2020年7月7日实施。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王先会 张军
时间:2020年4月16日 浏览1325次
|
|
|
江汉油田加快科研攻关助力高效勘探
|
“线切割一块样品需要10多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三台切割机同时工作。大伙半夜或者凌晨下班是常有的事情。”4月14日,在江汉油田广华岩心库取样间,研究院实验中心副主任刘明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状态。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黄予剑 杨静 李莉
时间:2020年4月15日 浏览1032次
|
|
|
管研院主持修订的油套管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4月1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第67技术委员会第5分委会(ISO/TC67/SC5)传来好消息,由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主持修订的国际标准ISO11960: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第六版)获准正式发布。这是该项国际标准20多年来首次由中国牵头修订,也是管研院主持修订发布的第3项石 …… |
来源:中国石油报社
作者:记者陈青 通讯员徐婷
时间:2020年4月14日 浏览1327次
|
|
|
金陵石化焦化新技术应用压费减支550万元
|
目前,金陵石化落实“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部门结合实际与设计院密切沟通协调,优化完善三焦化新技术应用项目流程,压费减支550万元。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陈平轩 薛鹏
时间:2020年4月14日 浏览1092次
|
|
|
长庆油田微球调驱技术控水增油效果凸显
|
截至4月6日,长庆油田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去年至今在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区先导试验已实施83个井组,递减增油9150吨,累计降水6950立方米,区域年自然递减下降7.0%以上,控水增油效果突出,油藏开发形势明显改善。 …… |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记者张峰 通讯员贾玉琴 李存耀
时间:2020年4月13日 浏览1198次
|
|
|
我国首条自主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生产线正式运转
|
近日,记者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的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采访时了解到,该企业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生产线已经开始正常运转。据了解,该生产线产能为200吨,目前生产的280公斤电极成品已经进入市场。 …… |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宝乐 记者张景阳
时间:2020年4月13日 浏览1044次
|
|
|
华北采油一厂技术攻关除“病灶”解难题
|
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按照局、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要求,不断强化技术攻关,针对油井除“病灶”解难题,破瓶颈延寿命,在行动开始不到半个月时间,已经初见成效。 …… |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0年4月9日 浏览1096次
|
|
|